延续着近年来的势头,中国通用航空在2014年继续快速发展,而且更加理性。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三大瓶颈——空域限制、人才不足、基础设施匮乏,在这一年里都或多或少的取得了进步。相对来说,中国通航发展中相对成熟的领域是通航飞行器产品,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2014年中国进口通航飞行器数量将再次实现高增长,与此同时,中国通航制造商也正在快速追赶市场需求。
受反腐政策影响,被视为奢侈品的公务机遇到了阻力,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调整阶段。然而,尽管中国公务航空市场遇冷,国际主流公务机制造商在这一年里推出了多款新产品,也说明公务航空市场在全球范围的活跃程度以及新技术的发展速度。
1、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召开史上最高级别会议
11月21日,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管理规定》、《通用航空信息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规定》、《目视飞行航空地图管理规定》等法规草案。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制度建设正在紧紧跟上。改革思路包括将已有改革试点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航线,培育通用航空市场;进一步划定低空空域范围,实施禁飞与宽松的分类管理,让改革更具操作性,更加激发市场活力。
《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已于2014年7月成型。意见稿从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五大方面,就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进行了详细、有实操性的规定,将作为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根据意见稿的划分原则,未来全国的监视和报告空域比例将大幅提升,由过去孤立分布状态变为“局部连成一片”的态势。
此外,意见稿还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实行“动态管理、灵活使用”。即军航战备训练和执行紧急任务需要使用低空空域时,可将监视、报告空域调整为临时管制空域;遇紧急突发事件、地方政府组织重大活动、军用机场无飞行活动等,可临时调整低空空域类型,适时放宽低空空域使用权限。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民航、地方政府等,也涉及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权利责任调整、法规标准完善和机制模式创新等等,需要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和协调配合。促进中国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是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最终目的;确保空防安全、航空安全,是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
2、空客直升机与中航工业将共同生产1000架直升机
3月26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共同的见证下,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和空客直升机签署了共同生产1000架新一代EC175/AC352旋翼机的协议。该协议加强了空客直升机和中航工业在共同研发的EC175/AC352项目上的工业合作。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方勇谈道:“该生产协议的签署将使我们双方能够满足中国以及全球市场在中型直升机方面的需求。这同时使我们的富有活力的生产资源有效地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按照项目研发各自承担50%工作份额的原则,空客直升机和中航工业直升机也将根据各方能力均等承担EC175/AC352的批产工作。AC352由中国的中航工业直升机制造、支持,主要满足中国市场;EC175由法国马里安的空客直升机公司制造、支持,主要满足全球其他市场。EC175已取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证。该机满足全球市场对于高性能多任务中型双发旋翼机的要求,其任务范围包括近海人员运送、搜救、VIP、公共事业和医疗救援。
3、国产轻型喷气公务机“愿景”SF50首飞成功
3月24日,由中航工业通飞美国西锐公司设计研发的单发轻型喷气式公务机“愿景”SF50飞机用于申请FAA适航认证的C0架机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鲁斯国际机场首飞成功,这是中航工业通飞统筹全球资源发展通用航空取得的又一项显著成果。到2014年年底,SF50已经完成了第三架原型机的首飞测试。
“愿景”SF50是西锐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新机型,也是中航工业通飞首个按照市场规律自主投资研发的创新性和革命性飞机。中航工业通飞2011年6月完成对美国西锐飞机公司的收购,2012年6月,SF50飞机的研制正式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立项批复,随后加大了对SF50飞机的研发支持。
作为全球现阶段中唯一计划取证的单发轻型喷气式公务机,“愿景”SF50飞机在结构设计、飞行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设置7个座位,增压舱,复合材料机身,配备有整机降落伞,最高巡航时速可达555千米,经济巡航速度390千米,满油条件下最大航程可达2200千米。“愿景”SF50飞机的研制计划发布之后,立即获得了美国通用航空界的普遍好评,市场反响良好。该型飞机在研制阶段,已取得超过500架的订单。C0架机是愿景SF50飞机三架用于定型试验中的首架机,依照适航取证要求制造和验收。首飞成功是研发取证工作重要的里程碑,为2015年年底交付客户奠定坚实的基础。
4、AC3X2亮相珠海航展
11月10日,中航工业直升机最新研制的AC3X2先进轻型双发民用直升机,正式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亮相。“改变,让我与众不同”这是AC3X2直升机的宣传口号, AC3X2其贴心的设计、时尚的外形、精致的内饰、宽敞的空间,让人眼目一新,让业内外人士充满期待。
AC3X2是针对发展潜力很大的国内外3吨级民用直升机市场,基于中航工业直升机60年产业积累,是中国直升机产业变革发展迈出的一大步。AC3X2直升机与国际市场上同类型机型相比,具有座舱空间大、乘坐舒适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成本低、高原性能出色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通用航空运输、紧急医疗救护、警用执法、搜索救援、公务飞行等领域。AC3X2直升机按照“平台多用、系列发展”的原则,在通用基本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预留,做到“设计一步到位、构型按需调整”,能实现快速易行的客户化定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中航工业直升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民机产品谱系,陆续推出了2吨级AC311、4吨级AC312、13吨级AC313民用直升机,均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通过AEG运行审查,并实现批量销售。目前正在研制7吨级AC352和3吨级AC3X2民用直升机。在服务方面,中航工业直升机为客户提供超常规的技术支援和保障服务。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培训、托管、运营支持等一体化的集成服务,解决客户购机后顾之忧。
5、公务机制造商新产品对决
5月19日,达索航空公司宣布推出猎鹰系列最新超远程机型猎鹰8X。猎鹰8X航程为11945千米,是配备最长机舱的猎鹰机型。此外,猎鹰8X完美传承了猎鹰机型的出色性能,拥有出众的运营经济性和操控灵活性。
猎鹰8X在乘载8名乘客和3名机组人员的情况下,能以0.8马赫的速度直飞11945千米。猎鹰8X搭载以猎鹰7X配备的PW307A为基础而进行了升级改进的PW307D发动机,配上经改进的机翼设计和全新发动机,能够降低相应的燃油消耗。猎鹰8X预计将在2015年年初首飞,2016年年中获得适航证书,2016年年底实现首次交付。猎鹰8X与湾流G550和庞巴迪环球6000属于相同级别的公务机,达索宣称,以每年飞行600小时计算,8X六年后的购置成本为2200万美元,低于G550的3050万美元以及Global6000的3300万美元。
此外,湾流在NBAA2014召开前夕推出了两款新型公务机,分别为湾流G500和湾流G600。目的在于对抗达索猎鹰和庞巴迪同类机型。G500将与达索猎鹰5X相抗衡,而G600将对阵超远程公务机,包括达索猎鹰8X和环球6000。G600航程为11482千米,搭载两台普惠加拿大PW815GA发动机。G500航程为9260千米,搭载两台普惠加拿大PW814GA发动机。这两款机型的座舱均为2.13米宽,1.88米高,最多可容纳19名乘客。
G500将首先进入市场,预计于2015年完成首飞,2017年在美国和欧洲取证并于2018年进入服役。而G600飞行测试项目将在G500之后的12-18个月内启动,计划在2019年进入服役。
6、国产涡桨公务机“领世”AG300首飞成功
2014年7月5日,由中航工业通飞研发的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涡桨公务机“领世(Leadair)”AG300飞机,在珠海金湾机场首飞成功,改写了我国同类型飞机依赖国外引进的历史。
当日8时59分,“领世”AG300飞机01架腾空而起,爬升至600米的巡航高度后在机场上空盘旋飞行,于9时13分成功降落。飞机的操纵性、稳定性及系统性能得到初步测试。首席试飞员孔翔着陆后报告:“飞机操纵性、稳定性良好,各系统工作正常,与首飞前设计预期吻合。空中飞行十分顺利,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领世”AG300的前身为“领航”150,该机型于2011年6月立项启动,历时2年完成总装下线。该型飞机最高飞行时速可达600千米,最大航程2500千米,是世界同类单发涡桨飞机中飞得最快的机型。机体全部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有效减轻重量、显著改善机动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机内装有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操纵系统,并配有高品质内饰,能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飞行及高端公务飞行需求。
据透露,目前“领世”AG300已经取得启动订单,力争2015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
7、中民投成为亚洲最大公务机运营商之一
11月24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宣布成功并购民生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
中民投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完成收购民生国际通航61.25%的股份,民生国际通航则全资收购了亚联公务机。通过此次并购,民生国际通航托管公务机机队规模达到70架,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公务机托管运营商之一。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表示,民生国际通航定位于成为亚洲通用航空的产业领导者,并在3至5年内成长为世界级优秀通用航空品牌。中民投将依托金融平台,支持民生国际通航做大、做强航空产业链,并将在低空域航空、民用直升机、航空物流等方面大力推进。
亚联公务机成立于2007年4月,由深航与香港亚洲公务航空、北京国民信托公司合资设立,运行基地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拥有CCAR91部、CCAR135部的运行合格审定,托管公务机机队规模曾达到35架。
8、本田首款量产商务飞机HondaJet首飞成功
本田集团从事航空事业的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以下称“HACI”)6月宣布,珍珠绿搭配金色条纹的HondaJet量产1号机首飞成功。
为获得FAA的型号合格证,HACI对HondaJet进行了大量认证飞行试验,而此次首飞的成功,预示着量产1号机将正式开始飞行。
HondaJet是本田第一款公务机。机身采用轻量级别的复合材料,而机翼则采用加强的铝材。而其翼上吹气襟翼动力悬置系统搭载了2台GE Honda HF120扇涡轮喷气发动机。这样的设计通过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飞机性能和燃料使用率。该飞机能够承载6~7名乘客。机身长12.99米,翼展约12.12米。巡航速度为778千米/时,最长航距2185千米。客舱设计追求低噪舒适,并提供尽可能大的客舱与货舱。在驾驶员座舱,配备有本田定制的Garmin G3000最新一代玻璃光纤航空电子系统,还配有14英寸的全景视窗,并配有多点触控的控制装置。
包括量产1号机采用的珍珠绿搭配金色条纹机身涂装在内,HondaJet还推出了银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共五种机身颜色,并已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开始接受预定。目前,包括首飞成功的量产1号机在内,HondaJet生产工厂内已有10架飞机进入最终组装阶段。按照计划,HondaJet将在2015年第一季度获得FAA型号合格证后,开始交付。
9、首架EC175交付用户
2014年12月11日,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举行新一代7吨级EC175直升机的首次交付仪式。据悉,此次是向NHV公司交付首批两架,该公司一共订购了16架,用于在北海执行油气任务,向海上油气平台输送人员和补给,以及为此类海上作业提供搜救支援。据悉,空中客车直升机研发的EC175满载时可以飞抵90%的北海海上油气设施。EC175本月开始投入使用,服役地点位于荷兰北海登海尔德基地。
EC175已获得最新标准的适航认证,动力系统采用加拿大普惠的最新版PT6涡轴发动机——PT6-C67E,EC175直升机在油气任务配置下能将16名乘客运送至距海岸140海里的钻井平台,执行人员换班任务。当所载乘客为12人时,作业半径可延伸至200海里。
EC175的中国名字叫做AC352,这款直升机由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和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联合研发,根据联合研发协议安排,双方各自建立总装生产线,向各自负责的市场区域销售该机,并且为用户提供售后支援服务。EC175于2009年底在法国马赛首飞,2012年机身正式在哈飞下线。而记者在2014珠海航展上获悉,首架AC352机体已交付总装,向“2016年开始交付中方客户”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10、空客E-Fan电动飞机成为创新楷模
空中客车集团全电动、零排放的E-Fan飞机被《大众科学》杂志授予航空航天领域2014年度最佳创新奖。该杂志社编辑经过对数以千计的产品评估,选出100个本年度最佳技术创新产品,两座的E-Fan教练机荣登榜首。
该奖项是E-Fan在2014年里所获得的第二个奖项。今年8月初,E-Fan于美国奥什科什举行的个人飞机设计学会航展上获得了久负盛名的个人飞机设计学会奖。个人飞机设计学会奖由相对航空器飞行效率基金会(CAFE)每年评选一次,奖励那些个人飞机最佳设计师和工程师。
尽管该项目还处于初期阶段,刚刚开展两年,E-Fan示范机自2014年3月以来,已经进行了60多个测试飞行小时。今年英国范保罗国际航展期间,E-Fan在数万观众面前进行了成功示范飞行表演。该飞机通过电动滑行系统实现了完全零排放,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噪音,为机场提供了便利和优势。
E-Fan”电动飞机主体结构全部采用复合材料,是高度技术创新的成果,目前主要用于试验用途。空客集团致力于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研究全力支持欧盟委员会在其“2050航迹”(Flightpath 2050)项目中提出的环保目标。E-Fan设计团队下一步工作将包括由空中客车集团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完成E-Fan2.0飞机的研发、认证和生产。